何文輝(左三)在向村民普法
“有糾紛,就到萬福人民法庭,那里有為我們當家作主的人?!痹谏w州市萬福鎮(zhèn),當地百姓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對蓋州市人民法院萬福人民法庭庭長何文輝的信任與愛戴。常日里,電話溝通、下鄉(xiāng)調解、開庭、合議……工作,基本占據了何文輝的所有時間。
他是矛盾的“調節(jié)器”、糾紛的“穩(wěn)定器”
為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萬福法庭聯(lián)合鎮(zhèn)司法所成立了“調解工作室”,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擔任專職人民調解員進駐法庭,有力促進了各類矛盾糾紛高效、快捷、“一站式”解決。
今年6月,萬福鎮(zhèn)西朝陽村80歲的徐老太作為原告來到萬福人民法庭,起訴要求其子女盡贍養(yǎng)義務。
在詳細了解了徐老太的基本訴求、并聽取了子女各方的意見態(tài)度后,何文輝和人民調解員一起找準雙方矛盾焦點,聯(lián)合做起了調解工作。從情理和道德層面對子女及兒媳進行說服教育。經過耐心調解,雙方達成了和解協(xié)議,明確了兒女各自的贍養(yǎng)義務。隨后,法庭對調解協(xié)議予以司法確認,糾紛就這樣化解在了訴訟前。
2017年3月,吳某和王某因宅基地問題引發(fā)矛盾。曾經的好鄰居變成了“仇人”,最后雙方約定,起訴到法院,讓何法官給評理。
法庭上,雙方各執(zhí)一詞,爭吵得很激烈。何文輝針對雙方爭執(zhí)的焦點,組織當事人舉證、質證,讓其充分發(fā)表意見。
因雙方分歧較大,庭審結束后,何文輝又分頭做起當事人的調解工作,勸解雙方當事人各自尋找有力證據,以心平氣和的態(tài)度和相信法律的信心解決好宅基地界限劃分問題。
最后,在何文輝的調解下,雙方各退一步,兩家的矛盾得到了化解,“仇人”又成了好鄰居。
就為這事兒,兩家搶著要請何文輝喝酒,但都被何文輝謝絕了。
白天“守民”、夜里“守門”的“全能老何”
熟悉何文輝的人都知道,他是個閑不住的“大忙人”。他在辦案過程中常常挽起褲腿上山下鄉(xiāng)、走村串戶,因此,群眾們總是親切地稱他為“腳上沾著泥土的農民法官”。
從起初的蹬著自行車早出晚歸,到隔三岔五地往返于法庭與家中,到最后他索性將家搬到了辦公室里,成了萬福法庭里白天“守民”、夜里“守門”的“全能老何”。正如他自己所說:“做群眾的法官,就應該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做最實在的事兒。”
2017年6月,萬福轄區(qū)內15戶村民因某企業(yè)融雪作業(yè)時將水排到農田,導致春季播種后農作物無法生長。農戶多次找到有關部門尋求處理未果后,找到何文輝尋求幫助。收案后,何文輝帶領干警立即開展工作。他將雙方找到法庭面對面的座談,促使雙方達成了一次性理賠和解協(xié)議。
踏著何庭長平日里最常走的土路,記者來到萬福鎮(zhèn)葦塘村村委會,采訪萬福人民法庭在葦塘村設立的“蓋州市人民法院萬福人民法庭便民服務工作站”。
在服務站,何文輝正在村干部及人民調解員的陪同下,為一起土地承包糾紛案提供法律咨詢答疑和訴前調解工作。
村民們都說:“要不是何庭長給咱們指了一條正確的法律維權路,咱們老百姓不知道得走多少彎路!”
記者了解到,萬福法庭著力于創(chuàng)新家事案件審判方式改革,精心打造法庭調解聯(lián)絡站,創(chuàng)建無訟社區(qū),逐步實現由傳統(tǒng)的坐堂問案向多元共治、聯(lián)動調解轉變,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調和在萌芽。
何文輝扎根這里已有20余載。20多年來,他審理的案件近6000件,結案率均為100%。